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我們對戀愛教育都有所期望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0/05/2019
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聯合學生會,原定於今年情人節期間舉行為同學進行匿名配對的活動,但校方最後以活動「鼓吹同學談戀愛」為由而不准許活動舉行,[1] 事件令社會再度討論,到底學生應否談戀愛的問題。
製作親子性教育道具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5/2019
有一次筆者獲邀請到特殊學校分享,內容是關於與異性相處時的身體界線。筆者跟學生分享到,如果有人向他們作出壞的接觸(例如掀裙子、觸摸私人部位等),就要即時拒絕,並把事情告訴信任的人,這樣有助撫平他們不安的情緒(例如驚慌、困擾等)。
教育.教獄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08/05/2019
香港教育,實在進入了多事之秋。多年來,不論政策、學制、管理、人事,由教育局以至大中小學和幼稚園都曾經分別出現問題。
別以為只有香港教育才有問題......
08/05/2019
《失去靈魂的優秀:哈佛如何忘卻其教育宗旨?》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
其實法官唔易做?
08/05/2019
談受傷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30/04/2019
醫院有一種感染力,總是讓人感到冷冰冰和很大的壓力。若非情況嚴重,很多時病患者寧可到普通診所求診,也不想到醫院接受治療。本來健健康康的人去陪診,在醫院時其精神和體力也可能會急速下降,甚至會覺得自己也好像病了。有趣的是,醫院卻是治療各種病症的地方。俗語說「生不入官門,死不入地獄」,正好也表達了普遍人對醫院的觀感——正常人都不想去的地方。
抽水的偽術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8/04/2019
我明白,抽水(即時評論、回應、轉貼、二次創作等等)基本上就是網絡文化的精髓。透過抽水,有時很複雜的事件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視點來理解,有時可以觸類旁通,學到更多有趣的東西,有更多時,就是換來一下子的食花生(做旁觀者)的快樂。同時,我們也明白,水不能亂抽,所謂抽水,有時抽著火水,輕則傷身,重則跟車太貼,傷亡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