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如何培育青少年的心性發展,建立健康的性態度
整理及撰文: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 引言
性教育可以教甚麼及怎樣教
整理及撰文:馬迅榮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 引言
「性不教,誰之過?——如何在學校推行情性教育」,題目中的誰,到底是指甚麼人呢?
由大學生現況看青年人性教育有何需要
整理及撰文: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 引言
從海外與台灣性教育經驗看香港未來發展
整理及撰文:林天然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
1. 引言
社工如何推動性教育及個案分享
整理及撰文: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 引言
有需要用血淋淋的大相嗎?
民陣召集人再被襲擊,《蘋果日報》以頭版上半版無格仔刊登〈岑子杰再遇襲重傷〉,封面大相血淋淋。同一宗新聞,同一張相,《東方日報》和《明報》則放在內版處理,《東方日報》將相片血淋淋之處打格,《明報》則將相片縮得較細,至於《am730》同樣放在頭版,但只放在角落位置,並選用了另一張相對較廣角的圖片刊登。
如何幫助信徒了解不同意見的人……我有話說
在紛亂的時代,在政見不一的時代,牧者可以如何向羊群傳講神國的訊息?是否隱藏自己的政治立場,又或是在講台上完全不談及社會當前的狀況,這才算是良策?今次「我有話說」訪問了中國神學研究院天恩諾佑教席教授(神學科)雷競業教授,希望他的分享,可以為牧者和信徒帶來一些啟迪。
司法機關代替立法機關的趨勢
在《基本法》的精神下,香港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三者互不從屬,從而達到互相監察和制衡的作用,防止極端政權出現,保護整體市民的權利和利益。可是,這個行之有效的制度近年出現一些轉變,愈來愈多時候出現了司法機關代替立法機關的情況。
以意義為本的生涯規劃
說起生涯規劃,我們會想到:未雨綢繆、事先計劃或人生藍圖,相信這對每個青年人來說,乃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環。自2009年推行新高中學制之後,不少學校都有為學生開展生涯規劃,然而多年來似乎成效不佳,到底原因何在?而真正的生涯規劃又應該是怎樣的?讓我們一同探究一下。
同運議程LGBT Agenda(2019年8月)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