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如何培育青少年的心性發展,建立健康的性態度

康貴華醫生    |    資深精神科醫生,後同盟創辦人及顧問。多年來以整全的角度了解受助者的心理及情緒困擾,促進受助者的身體、心理、社交及靈性健康。
29/10/2019

整理及撰文: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  引言

性教育可以教甚麼及怎樣教

莫林天欣博士    |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BSc in Psychology, MA in Counselling Psychology, EdD in Adolescent Development),香港專業輔導協會副院士及認可輔導督導,香港心理學會副院士,超過20年經驗輔導青少年、家長,以及成年人,幫助他們經歷人生不同階段。現全時間投身輔導工作,為資深國際學校輔導員,並於大學任教,作碩士輔導課程的督導,於學校,教會,及社區提供心理健康及生命成長講座。
29/10/2019

整理及撰文:馬迅榮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  引言

「性不教,誰之過?——如何在學校推行情性教育」,題目中的誰,到底是指甚麼人呢?

由大學生現況看青年人性教育有何需要

梁林天慧博士    |    現任香港神託會專業培訓顧問。曾任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香港聖經公會總幹事、基督教靈實協會家庭及社區服務顧問。曾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教授之課程包括家庭及個人輔導,社會政策、社會服務管理等。
29/10/2019

整理及撰文: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  引言

從海外與台灣性教育經驗看香港未來發展

關啟文、鄭安然、陳靈騫    |    關啟文教授: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香港性文化學會主席。多年來探討性解放及性倫理等議題。著作包括《我信故我思——真理路上的摯誠探索》、《是非曲直──對人權、同性戀的倫理反思》及《上帝、世俗社會與道德的基礎——當代宗教哲學的探索》等。 || 鄭安然先生:香港性文化學會婚姻倫理資源中心生命教育主任 || 陳靈騫女士:香港性文化學會項目幹事
29/10/2019

整理及撰文:林天然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

 

1.  引言

社工如何推動性教育及個案分享

竺永洪    |    現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總監(青少年服務),BSW, MSocSc (Criminology), MBA, Juris Doctor, Mediator & Trainer (VOM),一級企業培訓師(中國),資深外展社工,英國城市專業學會(City and Guilds)衝突處理課程認可導師,具25年社會工作經驗。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榮譽講師。
29/10/2019

整理及撰文: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  引言

有需要用血淋淋的大相嗎?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8/10/2019

民陣召集人再被襲擊,《蘋果日報》以頭版上半版無格仔刊登〈岑子杰再遇襲重傷〉,封面大相血淋淋。同一宗新聞,同一張相,《東方日報》和《明報》則放在內版處理,《東方日報》將相片血淋淋之處打格,《明報》則將相片縮得較細,至於《am730》同樣放在頭版,但只放在角落位置,並選用了另一張相對較廣角的圖片刊登。

如何幫助信徒了解不同意見的人……我有話說

吳慧華    |    受訪者:雷競業教授(中國神學研究院天恩諾佑教席教授(神學科)) | 撰文:吳慧華(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6/09/2019

在紛亂的時代,在政見不一的時代,牧者可以如何向羊群傳講神國的訊息?是否隱藏自己的政治立場,又或是在講台上完全不談及社會當前的狀況,這才算是良策?今次「我有話說」訪問了中國神學研究院天恩諾佑教席教授(神學科)雷競業教授,希望他的分享,可以為牧者和信徒帶來一些啟迪。

司法機關代替立法機關的趨勢

26/09/2019

在《基本法》的精神下,香港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三者互不從屬,從而達到互相監察和制衡的作用,防止極端政權出現,保護整體市民的權利和利益。可是,這個行之有效的制度近年出現一些轉變,愈來愈多時候出現了司法機關代替立法機關的情況。

以意義為本的生涯規劃

林天然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
16/09/2019

說起生涯規劃,我們會想到:未雨綢繆、事先計劃或人生藍圖,相信這對每個青年人來說,乃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環。自2009年推行新高中學制之後,不少學校都有為學生開展生涯規劃,然而多年來似乎成效不佳,到底原因何在?而真正的生涯規劃又應該是怎樣的?讓我們一同探究一下。

同運議程LGBT Agenda(2019年8月)

馬迅榮、陳希芝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翻譯)
16/09/2019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