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電影小組活動——光影品評初探回顧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19/11/2018

       電影小組回歸約有兩年多的時間,與參加的朋友一起欣賞了20多部電影。在活動中,大家既會一起看電影片段,也會透過分享和討論,以不同角度分析和研讀電影。在今年暑假,小組更舉行了「光影品評初探」課程,教導對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寫影評,他們都在課程期間寫下自己的第一篇影評文章。

讓孩子融入爸媽的再婚

蘇盈盈    |    神召神學院實習神學生
19/11/2018

父母再婚,孩子有何想法、感受及掙扎?這個新的家庭對他們有甚麼影響?他們會經歷甚麼樣的歷程?再婚父母在這議題上可以如何幫助孩子、與他們保持開放的對話?這些都是很多再婚家庭常有的問題。有見及此,明光社於10月19日晚上,舉辦了「讓孩子融入爸媽的再婚」講座,當晚由中國神學研究院輔導科教授區祥江博士擔任講員。

數據、謊言與真相

19/11/2018

《數據、謊言與真相:Google資料分析師用大數據揭露人們的真面目》
作者:賽斯˙史蒂芬斯—大衛德維茲(Seth Stephens-Davidowitz)
譯者:陳琇玲
出版地:台北市
出版:商周出版
出版年份:2017年

 

2018生命倫理對談 《基督宗教尋珍之旅》

講員:陳國權博士 | 整理:歐陽家和    |    陳國權博士(道在人間靈修、輔導、文化中心 主任) | 歐陽家和(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9/11/2018
明光社

性教「慾」?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9/11/2018

  關於「性」,我們究竟要教甚麼?

明光社情性教育的理念與推行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9/11/2018

  現今香港社會性觀念開放,色情資訊泛濫,婚前性行為被廣泛接受,甚至出現出租女友等現象。另一方面,社會常見各種性騷擾及性侵犯行為,親密關係亦呈現不少暴力情況。網絡發展更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性陷阱,虛擬世界的生活直接影響了受害人的真實生活。兒童及青少年與我們活在同一個社會,這一切都對他們的成長造成影響,學校性教育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

因愛施教的性教育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9/11/2018

學校性教育往往出現立場之爭,保守與開放的態度在性教育的立場上形成了兩大取向。保守一方著重性的忠誠,教導學生守禮、律己,將性留在婚姻中;開放一方則強調多元自主,教導學生在有共識及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性探索。

人臉辨識與私隱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19/11/2018

人臉圖像是人體生物特徵的一種,與個人指紋及虹膜等一樣,乃與生俱來,獨一無二且不可改變。雖然單憑這些「記認」,一般人都未必可以確定它們是屬於誰,但這些資料若與其他個人資料連結,就會成為能夠辨識身份的個人資料,亦受《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

選舉其實並不神聖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9/11/2018

  過去幾年因為爭取行政長官普選的問題,香港社會陷入了很大的撕裂,在雨傘運動好像無功而還,再出現人大就宣誓釋法和政府DQ了幾位議員,對民主運動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令不少人加深了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