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香港學校性教育的概況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3/07/2018

每當社會出現關乎青少年性問題的事件,「香港性教育不足」是必然的結論。性教育的重要是無可否認的,學校亦投放了資源在性教育工作上,但學生卻像甚麼也沒有學過便度過了整個中學生涯。那究竟性教育在香港教育制度中的位置是甚麼?學校又如何落實性教育的工作呢?

賭波年青化 問題更嚴重 兩成受訪少年11歲前賭博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3/07/2018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提醒著我們賭波合法化又過了四年,不經不覺到了第15個年頭(2003年8月1日,政府正式將賭波合法化)。政府透過平和基金的研究,企圖描述一幅「越來越少人賭博」圖畫。

看得到的社關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3/07/2018

「為甚麼你們不就一地兩檢事件出聲明?」「為甚麼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保持沉默?」「為甚麼教會只關心倫理和性的議題,對很多社會問題如取消TSA、DQ議員、國歌法、國內拆十字架……卻視若無睹?」

同運議程LGBT Agenda(2018年6月)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3/07/2018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史托納》與《曾幾何時》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20/07/2018

隨著世界盃曲終人散,大家的眼睛可以從螢光幕返回書本裡去,趁著這個暑假,介紹兩本書,一中一英,給大家閱讀。

 

靚仔重要還是專一重要?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9/07/2018

很多時到學校主持性教育工作坊,當筆者有機會與中學生傾談,問他們選男朋友或女朋友的首要條件,很多同學衝口而出都會說:「靚仔!」「靚女!」看著他們毫不掩飾的笑容,配以響亮的聲線,任何人都會發出會心微笑。對啊,誰不愛美好的東西?

當大家的笑聲稍稍停止,有位同學回應道:「但是靚仔沒本心,還是專一更重要!」

又有另一位同學隔空問:「怎樣才算專一呀?」

共享資源理念的背後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3/07/2018

近來看到本港有一間共享單車公司只經營了一年多便宣佈結業,現今的香港市場有約五間共享單車公司,我們開始見到有公司損手退場。在街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堆堆顏色奪目的單車,有橙有綠有藍……亦曾見到它們被扭曲損毀的、不堪的「陳屍街頭」,亦見過不少是因為用家隨意停泊,致令單車遭貼上告票,放了幾天亦無人理會。據報道,結業的公司是因為未能獲得盈利,同時需要負擔龐大的單車維修開支。

 

賭波才睇波 睇來幹甚麼?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5/07/2018

有沒有試過與朋友睇波,你一邊支持心愛的隊伍或某一球星時,你身邊的人卻很可能想你所支持的被罰黃牌、紅牌、被換出場?又或者你在欣賞球賽,為兩隊不斷互有入球,而感到非常緊張,不過你的朋友一看見入球就爆粗,甚至投訴為何入球數目那麼多……?

比特幣,真係弊?

陳永浩、吳慧華    |    陳永浩、吳慧華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9/06/2018

加密貨幣與電子貨幣......我有話說

吳慧華    |    受訪者:李樹甘教授(香港樹仁大學 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 | 撰文: 吳慧華(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8/06/2018

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俗稱虛擬貨幣基本上打破了人們傳統的思想。一提到貨幣的發行,基本上人們會想到貨幣經由中央銀行發行,即使不是中央銀行發行,也在政府的監控之下發行。加密貨幣的基本特色是去中心化,意味著不再需要管理機構和硬體設施,只要透過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所有的數據均可通過加密系統進行驗證,因此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會被第三方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