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若隱若現的植入式廣告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30/01/2018

近來有一上市茶餐廳特約劇集於大台播放,這一貫風暴式的兩大家族糾紛,其方程式就是借用劇情把該特約廣告商的產品大推特推。如果編劇手法較高的話,毋須過於硬銷,亦可借用產品來說道理或推進劇情,免得產生反效果,讓人生厭。

人參飲料與炸雞

「要有一套」之外的校園性教育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30/01/2018

有機構公布進行網上調查,被訪的112名大學生中,四成曾於校園內發生性行為,而他們認為於校園獲得或購買安全套的便利程度平均有4.4分(10分為滿分)。該機構指出大學現有免費安全套派發點的覆蓋率低,大多在宿舍範圍以外,限制了大學生獲得免費安全套的機會,影響他們使用安全套的動機,阻礙學生性健康的發展,因此建議各大學學生宿舍設立免費安全套派發點。

由性別承認看社會政策與信仰的磨合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1/2018

「拒絕定立性別承認法,指出單憑主觀感覺決定性別的荒謬,同情最後仍選擇性別重置手術的性別焦躁症患者,但不能降低以完成完整性別重置手術作為更改身份證上性別標記的門檻。」這是明光社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作出的建議和立場,謹供各位關注性別承認議題的弟兄姊妹參考。

如何理解女性主義?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6/01/2018

本文將介紹和疏理女性主義思潮錯綜複雜的思想和脈絡,為我們進一步思考性別問題作準備。本文將略述女性主義的基本含義,再闡述它的基本信條,最後會簡略介紹它的不同流派。

 

女性主義的基本字義

一個廣告令人措手不及

陸君樂    |    明光社特約撰稿員
25/01/2018

最近開始學日文,所以見到任何印有「假名」

正視生活在離婚家庭兒童的需要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24/01/2018

2018年1月23日立法會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

《受家庭暴力影響兒童的權利》公聽會發言稿

 

選票的考量

黃啟泰博士    |    牧職神學院 課程發展及研究項目總監/講師
24/01/2018

撰寫此文時筆者正身處澳洲。數月來,充斥澳洲媒體的話題,除了房地產的價格會否繼續攀升外,就是同性婚姻的郵遞民意調查。

投資等同貪財?基督徒如何投資有道

講員:吳澤偉先生    |    納思資源策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整理:吳慧華 (高級研究員)
24/01/2018

提起投資,有些信徒即時想到投機,甚至想到此舉如同敬拜瑪門。究竟投資與投機有何不同?即使投資不同於投機,各種投資的項目,是否都是一樣,可以達至信徒好好管理及善用神所賜的錢財這個目標?當信徒投資有道的時候,他們又可以如何善用這些金錢?11月1日的晚上,納思資源策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澤偉先生與大家一同用信仰角度去思考上述問題。

VR、敬拜與教會生活……我有話說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4/01/2018

受訪者:關浩然牧師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尖沙咀迦南堂堂主任)

VR是英文virtual reality的縮寫,意指虛擬實境。用家只須戴上VR頭盔或眼鏡,配合電腦或手機,使用相關的應用程式,甚至簡單如搜尋YouTube中特定的VR影片,便可以藉著視覺等感官進入恍如實境的虛擬世界。

 

電競牧養研討會 Part II花絮(二)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2/01/2018

面對電競,未必很多牧者有信心、有異象和有設立事工的想法,明光社董事雷競業博士認為,更多牧者怕的,是電競會打垮教會青年人。不過,他認為不用太擔心,教會只要培養好青少年肢體的「共人性」(Co-humanity),讓他們成為世界的主人,並與人互聯,而非成為電競的奴隸。他說:「我們不需要怕人玩,也不用鼓勵他們玩,即使玩亦不用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