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良心—投資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25/11/2010

香港人人都投資!可能你以為「自己甚麼投資也沒有」,但其實不論是供強積金(MPF),或是投資股票、債市、認沽證,你都已在投資的大洪流上,每月自動進貢市場!

變性人是男是女?

傅丹梅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5/11/2010

一名變性人與男朋友申請註冊結婚,由於香港法律只容許一男一女的婚姻結合,而該名變性人的出生證明書顯示「她」是一名男性,因此婚姻登記處拒絕他們的申請。他們不服而提出司法覆核,並獲得高院受理,張舉能法官於2010年10月5日判原告敗訴。
 

電影——通識教育的一度橋樑

25/11/2010

 《海豚灣》(下稱《海》)獲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難得發行商有膽色安排在香港上映。坦白說,這類電影議題在香港壓根兒不會獲得上佳票房,然而對拓闊本港觀眾口味、眼界卻是有益無害,並可有效抗衡「經濟發展是硬道理」、「娛樂至上」等流行價值觀。

性教育是「全人」的教育

採訪及整理: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25/11/2010

除了在校園裡可向學生講解性知識外,如果教會能作出配合,提供一個開放的環境,使到不論是青少年或成年會友,都可以開心見誠地跟牧者分享自己的性疑惑和難處,並安排弟兄姊妹守望同行,相信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為此,我們訪問了香港宣教會恩磐堂的林榮樹牧師和陳傳道,以及U-Fire總幹事胡裕勇先生,盼望藉著他們的經驗分享,能幫助大家在教會的性教育上向前多走一步。
 

百花齊放的美國性教育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5/11/2010

一般人討論美國性教育時,往往以為定必是洪水猛獸,鼓吹性解放、開放性行為,甚至是超越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多元性行為。但其實在性教育層面上,美國的性教育不但不是一言堂,而且每個州就其不同情況,都有不同的性教育安排。

性教育,由0開始

採訪及整理︰沈雅詩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及資源管理)
25/11/2010

面對社會性觀念愈開放,道德價值界線愈趨模糊的境況,家庭發展基金事工總監徐惠儀女士提醒家長,莫再把灌輸性教育的責任單單留給學校,父母必須親身參與其中。她又認為,打從幼兒時期,家長便要展開家庭性教育的工作,以幫助孩子從小建立一套正確的性知識和價值觀。

性教育資源推介

整理:張勇傑、吳慧華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5/11/2010

明光社
 
性文化是明光社關注的三大範疇之一,除在公眾空間討論社會上有關性的議題之外,教育亦是我們的重點工作。在2009至2010學年,本社同工到訪不同的學校,主領了約150次性教育講座,講座題目和內容因應社會情況不斷更新。本社今年提供給學校的性教育講座題目包括:
 

 

明光社堅持和平理性地追求公義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4/11/2010

時事評論員黃世澤在11月12日蘋果日報論壇,批評明光社可能顧忌恆基是地產商而一直沒有就商業代母產子作出回應。

安全不等於負責任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4/11/2010

一直以來,教廷都反對使用安全套作人工避孕,最近教宗本篤十六世卻承認在個別情況下,例如男妓可以使用安全套,不過,他表示教廷不認為使用安全套是真正和符合道德的解決方法,但為了減低感染的風險,是朝向一種更人道的性行為踏出第一步。

教會為誰辦學?

蔡志森    |    明光社 總幹事
21/11/2010

面對適齡中學生人口在未來數年將大幅下降,為減少殺校及鼓勵一些受家長歡迎的英中一起參與自願縮班,教育局推動全港十六間開五班的官立名校帶頭參與統一縮班,但受到一些校友代表強烈反對,中西區官中名校英皇書院校友、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網誌炮轟教局強迫縮班,是剝削無法應付直資名校學費的優秀窮學生的入學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