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我信「李氏力場」?
陳永浩
| 博士 ● 明光社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28/10/2010
上星期世紀超級颱風「差一點」襲港,本港市民關注的重點,不約而同都落在「有冇颱風假放」上。有人在網上搜尋資訊,「發現」天文台原來以前是隸屬前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現時則隸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開始譏諷前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的天文台偏重商界,為了賺錢而罔顧香港市民安全,八號風球永遠只在放工後的晚上發出,日間只會有三號風球云云。
正視教會界的醜聞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2/10/2010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日前在傳教節,首次公開回應近年接二連三涉及神職人員的性醜聞,他認為事件是出於人性軟弱,不過,教會內仍然有很多忠信、善良的神父,他鼓勵教友繼續為神職人員祈禱,與神職人員合作做好牧民工作。
必須正視網絡欺凌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2/10/2010
政府日前建議修訂《私隱條例》,若未經同意披露其他人的個人資料,從中取利或作惡意用途,可列為刑事罪。不過,政府表示網上起底不一定要負刑事責任,除非網民取得的資料,是未得資料使用者同意;若事主將自己的資料放在網上,網民只是轉載,就毋須負刑責,因為放在網上會被視作是自願公開。
還孩子一點童真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2/10/2010
英國一項問卷調查發現,去年有近60,000名15歲的女孩承認曾長期服用避孕藥,相比1999年,增幅達三倍。此外,在去年近200,000的墮胎個案中,19歲以下的女孩約佔20%,其中12至13歲的女孩尋求墮胎的數字亦有上升趨勢。
「我們」眼中的八十後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21/10/2010
有幸參與一個討論「八十後」的論壇,主辦組織以商界及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士為主。當日絕大部份發言的與會者年紀都顯然不是「八十後」,與當日的主題相映成趣,情況吊詭。整體來說,他們對於「八十後」,大概有這樣的討論敍述:
序 : 「一步一腳印、穩步中成長」的研究中心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5/10/2010
過去一年,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穩步成長。研究中心建基於有關生命倫理的研究工作,同時也對影響生命價值、道德倫理的社會問題作思辨和分析;在回應當今社會的問題,我們嘗試從倫理角度探討不同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