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反轉新聞界的「動新聞」
從2009年開始,香港《蘋果日報》逐漸於其網頁加入了「動新聞」。起初只是一些剪輯的新聞片段,後來慢慢加入一些動畫,並運用想像力填補了新聞資料中的一些空白地帶,以達到刺激讀者眼目的效果。但我們觀察了當中的一些報道手法,發現「動新聞」可能成為傳媒集團用作渲染「煽、腥、色」的平台。當青少年本著關心時事的心態瀏覽新聞,很可能輕易在「動新聞」中接觸到色情及暴力的畫面,不知不覺地吃著糖衣毒藥。
和「數碼土著」同行
對不少家長來說,互聯網是子女與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家長無法觸及的世界。與互聯網一起成長的一代被稱為「數碼土著」(Digital Native),互聯網世界就像他們與生俱來的成長環境,難怪有瀏覽器名稱為「原始森林」(Safari),意味著網路世界可以像森林般尋幽探勝,驚險刺激程度不遑多讓。
父母不是性別中立的家長
大家有沒有想過將來子女的手冊上父母或監護人一欄會要加入家長性別、甚至進一步要列明家長數目呢?這不是天方夜談,更不是危言聳聽,因為美國剛剛宣佈,美國護照申請表將會取消使用「父親」、「母親」的稱謂,改用在性別上中立的「家長一」和「家長二」。
慎防盲目一刀切邏輯思維
最近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建議,廢除有關14 歲以下男童無性交能力的普通法推定,以便能夠名正言順以強姦的罪名懲處一些10歲以上強姦犯。
減低悲痛 ── 體檢為上
最近醫管局罕有地入稟高院,要求法庭准許一名懷有雙胞胎超過24周的孕婦終止其中一個患嚴重甲型地中海貧血症胎兒的生命,以此挽救母親及另一名正常胎兒的性命。
給iphone殺個措手不及
二零一零年除夕,維多利亞港兩岸擠滿了四十多萬人,一同迎接和慶祝新一年的來臨。子時一至,人們雙雙擁抱,「Happy New Year」之聲此起彼落,五光十色的燈飾與市民身上的發光飾物互相輝映,還有手提電話也紛紛響起,正是親友互傳送祝福短訊的提示。
I am Getting Unplugged…
上星期香港電台的《鏗鏘集》節目,報道了一個由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和美國大學聯手進行的「Unplugged」計畫:參加計畫的同學要在一天之內,完全與媒體斷絕任何聯繫,用以測試同學面對沒有媒體之下的生活是如何度過。
繼承是最好的悼念
司徒華走完了79年的人生旅途,未能看到六四平反,相信是他人生最大的遺憾,但人生本來就有許多的無奈和遺憾,正如傳道書第七章所說:「你要察看 神的作為;因 神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 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