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家暴條例》演變事件簿

整理:張勇傑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13/03/2009

1986年的立法起因
 
上世紀80年代,虐待配偶問題引起了公眾極大的關注,所以香港政府在1986年制定了《家庭暴力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在現行的刑事法律框架之上,為不能或未有打算提出離婚訴訟程序的人,又或因各種理由不願向警方舉報施虐者的暴力行為的人提供快捷和簡便的民事補救措施。

《家庭暴力條例》 FAQ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 宗教及哲學系 副教授
13/03/2009

Q1  :《家庭暴力條例》[1]

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

“The Homosexual Agenda:    |    Exposing the Principal Threat to Religious Freedom Today“(中文版)
13/03/2009

同性戀運動在世界各地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近年香港亦先後有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的爭議;法院裁定肛交合法年齡定於21歲是性傾向歧視;同志團體要求學校性教育要加入多元婚姻及多元家庭;甚至最近的《淫審條例》及《家暴條例》的爭議,以及反「宗教霸權」遊行等等。
 

此「情」不再成追憶?

陳龍超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及研究)
13/03/2009

今屆柏林影展塵埃落定,最高榮譽金熊獎由西班牙和秘魯合資拍攝影片《The Milk of Sorrow》(下稱《Milk》)獲得,此片講述一名秘魯少女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正值國家政治暴亂期間,親眼目睹母親被害,遠走他方試圖走出遺留的陰影,努力開始新生活。

同性同居是否「家庭」的爭議

洪子雲先生    |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專上學院 講師
13/03/2009

最近有關應否將同性同居者加入《家暴條例》爭議的其中一個議題,就是同性同居是否屬於「家庭」,會否影響婚姻的定義。支持同性同居是屬於「家庭」的人士指現今社會不同,應擴闊家庭的定義,不過,並沒提出要擴闊到什麼地步?家庭應如何定義?趙文宗認為家庭的概念並不等同婚姻,婚姻只是眾多家庭關係中的一個元素。
 

一樣先行街、睇戲、食飯……

張勇傑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25/02/2009

有機構早前進行了一個針對初中生戀愛及性觀念的調查,成功訪問了1200多名初中生。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的性觀念漸趨開放,17%接受朋友以金錢換取性關係,6%接受自己以金錢換取性關係。

13歲爸爸不能承受的重

傅丹梅    |    明光社 助理總幹事
19/02/2009

「互聯網及新媒體」監管建議

陳永浩    |    博士‧明光社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13/02/2009

 

香港出不了日式AV

陸君樂    |    海外傳媒工作者,刑事司法研究 碩士,前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13/02/2009

全球色情工業於2006年賺最少97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