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免費遊戲與「課金」福音

余啟濤, 歐陽家和    |    明光社資料搜集員,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1/07/2013
智能手機普及,不論在車上或街上,有人停駐的地方,就有人埋首於手機。他們除了回覆電郵短訊外,還在玩不同的網上遊戲。這些遊戲以免費招徠,透過不同的方式吸引你參與付費的(俗稱「課金」)行為。究竟這種「課金」現象是怎樣產生的呢?
 
以Puzzle & Dragons為例

小說

整理: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1/07/2013

大眾文化與倫理對談系列  第三回

 

各地有關變性人婚姻的資料

吳庭亮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1/07/2013
在W案的判詞中,終審庭法官根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Jurists的資料,指變性人可以在中國內地、加拿大、印度、新加坡、日本、南韓、印尼、澳洲及新西蘭合法結婚。

馬季投注額又創新高的啟示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1/07/2013

香港馬季已完結,早前馬會宣布今年馬季投注額以924億元創歷年新高,入場人數更超過200萬,可謂丁財兩旺。馬會稱因為近年提倡改善投注體驗,所以多了人參加欣賞賽馬盛事云云。投注體驗是怎樣得到改善的呢?就由你進入投注站的那刻開始,只要你停駐一會,就會有人友善的向你查詢要不要開一個綜合投注戶口。這種戶口讓你可以在電話、手機及任何可上網的工具上隨時隨地、隨意隨心投注,而且相關資料一應俱全。

變與不變——Omena:我只是平凡人

Omena    |    2009年下旬完成手術,著有《我有過26年的男兒身》
11/07/2013
對於變性議題,人們很快便把焦點放到變性手術上,但可別忘了經歷其中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所面對及經歷的掙扎都不足為外人道。外人以為變性手術就是一切;然而,他們有不同的想法,而且選擇了不同路。就讓我們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聆聽他們這一路走來的經歷。可別忘了,他們同樣都是上帝疼愛的人。

變與不變——康貴華醫生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青年事工)
11/07/2013
「變性」意味的並不止於施行手術那刻或之後。希望變性的人其實已對自己的性別認同掙扎了好一段時間。當中有些人會選擇進行變性手術,有些人卻不然。本文作者訪問了精神科醫生康貴華醫生(康醫),為我們講解性別認同異常的情況。另外,再了解三位對自己的性別認同久經掙扎的朋友的心路歷程。
 

變與不變——Joanne: 選擇進行變性手術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青年事工)
11/07/2013
Joanne (2009年完成變性手術,是由男變女的女同志): 選擇進行變性手術 

性教育是情緒上的引導和支援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8/07/2013

明光社於2013年5月31日舉辦了本年度第二次性教育教師訓練,題為「如何教好性教育」,並邀請了觸動輔導中心創辦人程翠雲女士擔任講者。是次有四十多位老師及青少年工作者參加,席間氣氛輕鬆,程女士透過活動讓參加者更投入討論,透過交流令大家一同動動腦筋,探索如何教好性教育。
 

與不一樣的生命同行 需要不一樣的堅持

羅遠婷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8/07/2013

愛蓮事工始於1999年,機構起初以接觸街頭風塵女子為主,後來隨著一樓一鳳數量增多而將服侍焦點集中在她們身上。機構同工每星期會前往她們工作的地方作探訪,主要目的在於結識她們並了解其需要,而且亦會與她們成為朋友;日後待時機成熟後更會為她們介紹信仰。機構最終希望她們有日會脫離賣淫生涯,成為「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投身社會。
 
心懷憐憫 與風塵女子同行

我要結好一個婚?

05/07/2013
在現時香港社會,或許有人以為結婚是守舊陳腐的習俗,有人選擇單身,又或以同居的方式生活,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繼而成家立室,仍是很多人心裡的追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