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裸聊」的代價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9/09/2013

網絡不止可以提供資訊,更是供各界溝通的平台。網絡上有不同的即時通訊工具,讓使用者透過文字、聲音、圖片及影像與人溝通。手機和網絡的融合使人們能隨時隨地接收及分享資訊,不過卻令大量「低頭族」出現,而且亦衍生出一眾問題。
 

手機用戶被「起底」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19/09/2013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下稱公署)於8月中發放有關手機應用程式(下稱程式)私隱政策的調查。其中公署抽查了60款由本港開發的程式,發現只有六成備有私隱政策聲明。而且用戶亦不容易閱讀這些聲明,例如安裝程式後才可以讓用戶查閱內容。當該程式讀取用戶的個人資料時,亦沒有解釋清楚讀取資料的目的。

動漫

吳慧華 (整理)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7/09/2013

大眾文化與倫理對談系列  第四回

漫畫不單是童年回憶!

吳庭亮博士    |    信義會新生堂傳道 (前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7/09/2013

漫畫陪伴不少人度過他們的童年,帶來歡樂和美好的童年回憶,特別在沒有電視和互聯網的年代,一本漫畫書可以在無數兒童的手中傳閱。時至今天,漫畫仍是令不少兒童和青少年廢寢忘食的摯愛,也成為部份成人的「心頭好」。在電子時代,漫畫更容易拍成動畫,加上互聯網大大增加傳遞的速度和廣度,使動漫更普及到不同的年齡層。

長遠房屋「拆白」?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09/2013

較早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鏡頭前向新加坡國民承諾,讓家庭月入低至一千坡元(約六千港元)的打工仔亦能置業安居,確保每個有工作的家庭,都有能力買房子。相信不少香港人看完之後都只能有「恨死隔離」(羨慕)的感覺。

無家者的尊嚴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2/09/2013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因此公義地分配財富,縮窄貧富懸殊的差距,政府責無旁貸。特別是金融風暴後,失業率飆升,經濟產業單一化,貧富情況更是各走兩極。無可否認,政府確曾下過不少苦功挽救民生,例如引入自由行,研究發展六大產業,近年的經濟數據的確反映出香港已走過經濟幽谷。可惜的是,市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經濟復甦而得到相應的改善。

重新開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9/09/2013

開學了!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無論上學年在學業成績、品行和課外活動各方面的表現如何,新的學年所有分數可以重新計算,就算過去曾經「捧蛋」,亦不會拖累未來一學年的成績,仍然有機會重新做人,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大學生沒有性經驗讓人跌眼鏡?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7/09/2013

香港大學學生會於今年8月的《學苑》向630名「90後」港大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3%的同學表示沒有性經驗。刊物的編輯坦言結果與預期(有性經驗與沒有性經驗的比例各佔一半)有出入。
 

通識如何不涉政治?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5/09/2013

近日有人以通識科考題涉及太多政治為理由,提出八大要求。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兩點為:一、要求將該科改為選修;二、要求將卷一的必答部分改為選答,減少該科的「政治」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