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感冒與口罩
流感高峰期又到,農曆新年後開課的第一天,就有學生患病,學校要考慮停課,但辦公室的成年人可沒有這種「優惠」。有調查發現,八成人感冒仍然上班,令辦公室成為播毒溫床。有人藉機埋怨工作地方空間小,壓力大,沒有人敢放假,惟有帶病上班也不請病假;有人甚至認為戴了口罩代表「患病中」,為免自己變成生人勿近的人,寧願不戴。
開展通識及生命教育視野
面對社會愈來愈複雜的議題,例如倫理、性文化、傳媒操守、賭博等,坊間可以讓教師、社工、學生們等一籃子地搜集相關素材的資源庫實在不多,明光社的「生命及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卻提供有關的服務。
外國相繼修例 兒童強姦犯可收監
拒絕陰暗,擁抱光明
社會每日都在上演不同的荒誕劇!當政府以為自己慷慨解囊、大派銀紙的時候,換回來的並不是讚賞;當我們以為校園應是較單純的地方,卻原來暗藏不少性侵犯的危機;而應仍是天真爛漫的少年,卻可犯下令人髮指的罪行。
真繫‧好教會
如果我們就是耶穌基督的薦信,就是地上的好見證,那麼,教會實應思想如何好好地與社會同行。但我們要與誰同行?耶穌在世傳道的榜樣,是很好的參考:「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四18-19)。
謠言真的止於智者?
盲搶鹽成為國際笑話,但大家在大笑之前亦須先了解身邊有沒有親友上了鏡。謠言是否真的能止於智者,往往亦要視乎謠言的本質,最有影響力的謠言往往是附帶相當程度的真實性,再加上具有權威而略帶神秘的消息來源,例如是傳媒引述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或專家意見。
與新來港人士共融
政府決定向每名香港永久性居民派發6,000元之後,引起新來港人士應否同樣獲得有關福利的爭議,更不幸的是在網上出現了不少對新來港人士不滿的言論,於是政府又突然決定透過關愛基金向新移民選擇性派6,000元,是政府政策缺乏周詳考慮的又一明證。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2011年研討會
新一代的基督徒青年在關心社會事務的看法和態度上,或與牧者存著落差。到底今天的基督徒青年普遍關心社會嗎?驅使他們關心社會所抱持的價值信念是甚麼?他們又會否認為自己教會的牧者「未稱職、不社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