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911與傳媒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8/09/2011

911轉眼10年,對於飛機直插世貿中心的畫面相信不少人記憶猶新,傳媒的影響和震撼力可想而知。正因如此,人人皆想利用傳媒,無論是政府、政客、大財團、小市民、壓力團體、甚至恐怖份子。

姑息可以養「暴」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2/09/2011

由於舊的菲傭七月中回國結婚,新的又要八月底才到,於是要斷斷續續請假,過了個多月的「菲人」生活,終於因為三個寶貝開學而「重新造人」!在緊密地參與安排三個小朋友的暑期活動和起居作息,深深體會到他們不斷在爭取更大的空間和自主權,測試父母的底線,例如看電視、玩電腦和遊戲機的時間愈長愈好,而做暑期作業,練

壓力是阻力還是助力?

吳秀紋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1/09/2011

今天是不少學生開學的日子,根據香港青年協會近日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三成中學生面對開學時感到緊張及恐懼,以10分為最大壓力,評分為7至10分,壓力指數偏高。七成受訪者擔心「課程太深」,其次約42%人憂慮即將面對文憑試,36%人則擔心未能習慣新的校園生活及環境。

示威暴力與警權過大的迷思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1/09/2011

近日,一些年輕示威者多番被形容以「衝擊」的方式向政府官員抗議,包括向官員擲物示威,甚至破門硬闖會場。警方則如臨大敵地處理,態度強硬,多次使用胡椒噴霧,以及抬走示威者,在面對批評時,署長曾偉雄強調「為維護法紀要道歉,是天方夜譚」,認為警方的執法是合情合法合理。

我是從哪裏來的?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8/2011

「我是從哪裏來的?」相信大家在童年時都曾有這個疑問。但有多少人能得到正面且正確的回答呢?近日北京推出小學生性教育教材《成長的腳步》,旨在為學生提供正確性教育的渠道。但教材一推出,就因涉及性交等內容和卡通圖片,引起強烈回響。

偽全天候年輕人雜誌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8/08/2011

筆者曾於高小、初中及高中的傳媒講座中問過青少年喜歡閱讀甚麼雜誌,不少學生都回應說愛看那些提供偶像及消費資訊的青少年雜誌,可是,坊間有不少這類型的雜誌,其內容都不一定適合年輕人閱讀。

而當中有一本由九十年代開始出版,對於中、小學生仍具有一定吸引力,自稱為「全天候年輕人雜誌」的雜誌,其廣告及內裏的部分內容更值得大家思想它是否虛有其名。因篇幅的關係,暫且將焦點集中於其廣告。

讓孩子體驗貧窮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8/08/2011

有人說,如果這個世界是一條只有100人的村落,其中6人所擁有的,就佔了全村財富的59%;另外74人所擁有的,又佔了全村財富的39%;最後僅餘的2%財富則由剩下的20人分配。事實上,我們都活在這樣的一個地球村中,財富分佈不均,誰可以逃避而不去正視貧窮問題呢?
 

讀者清新品味,決定傳媒風氣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1/08/2011

藝人被狗仔隊以長鏡偷拍入屋的情況嚴重,早前便有數名藝人到私隱專員公署投訴《FACE》周刊和《忽然一周》,而本社亦為此發起「尊重私隱嚴拒偷拍」的聯署聲明,盼望公眾明白「希望自己的家居生活不會被人監視,是所有人的合理期望和權利。」無獨有偶,上星期再有團體強烈譴責兩周刊偷拍妓女,漠視她們的私隱及感受。

其實,傳媒偷拍私隱的問題可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上)

朱景玄校長    |    新界校長會會長
04/08/2011

推動香港教育界與內地、境外教育機構交流活動,促進專業發展及合作;推動國民教育,加強教育界之國家民族意識,素來都是新界校長會的宗旨。

未亂世,用重典?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04/08/2011

明太祖當年為整頓社會,以「吾治亂世,非猛不可」的思想,制定了「治亂世用重典」的《明大誥》。不過,現今除少數極權國家,大多數國家都只會在社會陷入極度混亂的情況下,才迫不得已用嚴苛的法律來懲罰犯罪者。

一直以來,挪威都是一個相對和平的小國,更是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地方。據聯合國開發組織(UNDP)的HDI指數,挪威多次成為全世界最令人嚮往居住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