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誰在推波助瀾?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29/07/2010

書展開幕,雖然是一號戒備訊號,間中亦傾盆大雨,但願意到書展參觀的朋友亦不少。當天,筆者和家人亦特意到書展逛逛,看看新書,進到會場感到氣氛和諧寧靜,各人都專注於閱讀,選購書籍。

移了位置的「事業線」

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27/07/2010

對於相信「掌相學」的朋友來說,手中的「事業線」越深越長代表事業有成,有大好前途及發展機會;自從去年年底一套諷刺o靚模的舞台劇以乳溝來代表女性的「事業線」後,似乎許多傳媒都以「事業線」作為綽頭以吸引讀者,越深越長代表身材越好,越性感、越能挑起一眾男士的神經。
 

信仰與科學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3/07/2010

究竟科學堂除了進化論之外,應不應該教神創論和智慧設計論呢?最近有學生投訴有基督教學校在科學堂講神創論,認為並不合適。

個人認為要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思想一些更基本的問題,首先,科學是重視客觀可驗證的學科,因此,科學科的內容也應該是有可靠證據的,若難以透過觀察或實驗去驗證的,例如愛情、人際關係和信仰等等,其實應該放在其他科目內討論,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將神創論放在科學科。

閱讀由父母開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3/07/2010

一年一度的書展又開始了,究竟90萬的入場人次之中,有沒有包括閣下呢?很不幸這一兩年書展的焦點討論,集中了在o靚模和她們出位的宣傳手法,而真正有關優良作品的討論就很少,每年書展雖然人頭湧湧,但香港人的閱讀風氣仍然差強人意。

有創意的生命教育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2/07/2010

 以前經常聽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畫冊上認識法國的印象派名畫,遠遠不如在巴黎的奧塞博物館現場觀賞真跡那種光和影的運用來得震撼。在歷史書中得知古埃及有著卓越的保存屍體的技術,當置身在開羅博物館,看見一瓶又一瓶從屍體身上勾取出來的內臟,更能驚嘆古埃及人在製作木乃伊一事上是何等專業。
 

社會抗爭與福柯的權力觀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20/07/2010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5月份的「生命倫理對談」,特別邀請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副教授關啟文博士與我們分享「社會抗爭與福柯的權力觀:基督教角度反思」,共有超過40位朋友參加。「那裡有權力,那裡有抵抗」—經過天星、皇后碼頭搬遷事件,到最近的反高鐵行動,社會近期熱烈討論「八十後」的社運進路,彷彿一場新社會運動正在展開。

後記:我有曲解福柯嗎?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副教授
20/07/2010

當談到福柯時,筆者已預算一定有人指控我對福柯的理解是錯誤的。正如我在以前的論文指出:「傅柯的思想很複雜,不單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重點,而且包含很多看起來互不相容的元素,但我們若了解後現代精神對差異、斷裂、遊戲和創新的喜愛,這也不足為奇」 。[1]

從神學看社會公義

劉振鵬博士    |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實用神學(基督教倫理)助理教授
20/07/2010

在2010年6月6日下午,聖公會約克大主教(The Anglican Archbishop of York)約翰撒他穆博士(Rev Dr John Sentamu)在愛丁堡會議2010(Edinburgh Conference 2010─記念上世紀初宣教運動於1910年在蘇格蘭愛丁堡舉行的地標性會議)的閉幕崇拜證道中指出:今天,耶穌及其福音正面對世界的審判,這個判決取決於信徒的舌頭及生命。

從癮到穩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0/07/2010

由本中心主辦,香港浸會大學「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協辦,並得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同行基金」資助的第二屆研討會,於6月4日在香港童軍中心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