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從足球反思世界
有經濟學家指出,企業在海外開拓市場時,須考慮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經濟差異,從而制定合適的策略,這樣海外投資者在當地市場才可以持續發展。適逢世界盃臨近,或許我們可以在足球身上,反思世界未來的發展方向。
「九十後」賭徒
筆者的中學時代,賭波尚未合法化,然而班中已有同學購買六合彩,更有數位男同學集資組成「地下莊」,開足球盤,暗地裏給同學小額投注。時至今日,中學生要接觸賭波資訊的途徑更多更廣:足智彩網頁、網上即時賽果、報紙賠率報道……有如潮水。以下為筆者與一位參與賭波的「九十後」青年對話。
賭波資訊之演變
體育版,在香港一向都好像沒有甚麼地位似的,當港聞洋洋灑灑做十六版時,體育版卻只有四版,還要是黑白。唯有世界盃和奧運等「大時大節」,體育版才有機會爭出頭來,多佔幾版,藉此介紹不同的體育項目。
而「體育」,在報紙近年編輯方向的「領導」下,卻變得與賭具無異。
為分享立界線
谷歌車輛拍攝街景時,意外從Wi-Fi截取600GB網絡資訊[1],資訊雖零碎,卻足以惹起個人資訊外洩的疑慮;Facebook兩次的保安漏洞,前者為俄黑客盜取150萬帳號
意外懷孕之後
早前一宗法庭新聞令人驚駭,一名假扮有孕的女文員透過一個親子網站,聲稱送嬰兒用品,誘使一名孕婦到她家,然後藉機替事主按摩時,用電線勒暈事主並劏肚欲取嬰,最終導致胎兒性命不保,被判入獄十年,法官指被告雖無精神病,惟她童年不快及敏感的 |
世界盃與傳媒
傳媒對公眾的影響力有目共睹,他們報道的角度、側重點,以至報道手法,在在影響公眾對事件的看法,甚至於其心理、行為。傳媒寫什麼、報道什麼往往與市場需求息息相關,然而反過來,他們報道的焦點又會對公眾造成潛移默化的作用。今天,社會賭博風氣興旺,加上世界盃日子臨近,人們也跟隨傳媒的步伐,形成不良的賭波風氣。
青少年睇波變賭波,小心
世界盃是全球矚目的體育賽事,不少球賽更是「必看」的。唯戒賭機構發現,青少年在世界盃參與賭波機會甚高。最近一個輔導戒賭團體就調查了1500百名賭波人士,當中近7成人20歲前已開始賭波,最年輕的更只有16歲,情況令人擔心。
焦點球員: 球壇二奶命 愛情跑到終點 波歷克
波歷克76年出生於東德,不知道是否生來一副「二奶命」,2002年波歷克還效力利華古遜時,連奪歐聯、德甲、德盃及世界盃四項賽事亞軍,2008年,歐國盃、聯賽盃、英超、歐聯和社區盾也是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