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電影小組2016 —— 第五回:來自星星的PK

24/05/2016

《來自星星的PK》是2014年的印度諷刺宗教的喜劇電影,在印度及海外市場獲得空前成功,是印度史上最賣座的波里活電影的名單上排名第一位,更是首部全球票房達到1億美元的印度電影。故事講述一名外星人來到地球並和一名記者成為朋友,對各宗教的迷信表示質疑,亦引導觀眾對信徒的種種行為及所謂有求必應等想法作出批判。
很高興是次能邀請到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雷競業博士到來與大家談談信仰,讓我們能一同反思所信的信仰是什麼... 有沒有成為了「宗教代理人」、盲從別人所說的,並「答錯了線」?

電影小組2016 —— 第四回:爭氣

12/04/2016
《爭氣》是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得主楊紫燁執導的一部以香港年青人為題材的紀錄片。講述幾位香港「問題學生」在四個多月的時間裡接受各種挑戰,以實現在舞台上表演音樂劇的脫胎換骨之艱苦過程。集畫家、電影剪接及紀錄片導演於一身的楊導演擅於捕捉美麗畫面,透過《爭氣》把一群香港中學生於排練室內外的情感及經歷搬上商業影院大銀幕。

能帶領一群不完美的學生:學業有問題、品行上有缺點、視力有障礙... 有著不同的困難,令他們於短期內合力排練一齣感動人心的音樂劇《震動心弦》,出盡心力的音樂劇導演何力高老師實在居功至偉。

記者採訪遇襲的影響

24/03/2016

於本年2月9日,不少記者於追訪「旺角事件」及「屯門良景邨事件」均遭受襲擊,多名記者受傷,香港記者協會發聲明,並去信警務處要求徹查事件。[1]

香港記者協會及多間媒體新聞部強烈譴責暴力行為,對於在採訪中記者被指罵、被磚頭擊中、被碎玻璃瓶割傷、採訪器材受破壞等,無助於解決香港當前的社會矛盾,更指襲擊者破壞香港核心價值。

電影小組2016 —— 第三回:最後的馬拉松

08/03/2016

最後的馬拉松 (Sein Letztes Rennen/ Back on Track)

 

電影小組2016 —— 第二回: 黑天鵝

16/02/2016

二月份我們將為大家帶來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的美國心理驚悚電影《黑天鵝》(Black Swan)。
 
當青少年成長裡面對困難,性格過份緊張,而家庭因有問題而缺乏支持,對他們可能造成甚麼影響?飲食失調、幻聽、自殘等徵狀出現又代表了什麼?作為家人、弟兄姊妹或朋友,我們又應如何關顧他們?
 
日期:2016年2月16日 (二)
時間:7:30-9:30pm  (將播放部份電影片段以作討論之用)
地點:明光社訓練中心(九龍荔枝角長裕街8號億京廣場11樓1103室)

記者照單全收 傳媒淪作幫腔

28/01/2016

李波事件繼續在傳媒發酵,有報章不斷以自家方式「收到」李波的信件、短片、甚至其與太太的合照,但不論圖片還是文字,都沒有註明消息來源,只強調是「獨家消息」。我們不禁質疑:是甚麼原因令一份報紙將自身的公信力押在單一的消息上呢?

電影小組2016 —— 第一回: 玩轉腦朋友

19/01/2016

與大家討論電影, 談談不同議題的電影小組又回來了! 我們急不及待要與大家見面!

N世代的傳媒素養

15/07/2015

我們學習傳媒素養,不但可以發掘傳媒隱藏的意識形態,更可以自行製作,透過不同傳媒發表見解。以往我們只要學習成為精明的傳媒消費者 (consumer),但現在人人也可以是記者、作家、導演,故此要成為負責任的資訊製作人(producer)。

如何正面培養傳媒素養

04/05/2015

隨著攝影器材及新媒體的普及,現時青少年不單是媒體的使用者 (consumer) ,透過傳媒接收資訊,他們更加是媒體的製造者 (producer), 藉此發佈消息。故此,培養媒體素養,青少年不單需要學習鑑賞各種資訊,更開始要學習如何正面接收及發放資訊,善用新媒體。講員將透過正向心理學的理論及傳媒教學接觸青少年的經驗,分享有關課題。

公民資訊提供者

02/12/2010

新媒體嶄露頭角,擠身傳媒競爭行列。
 

在程序而言,主流媒體報道新聞事件的過程可能牽涉編輯及記者等不同人士的採訪及反覆查證。即使現況未如傳媒理論般運作,但因為公信力對銷路及聲譽仍然具一定程度的影響力,主流媒體在報道上仍然較為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