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足智之「謀」── 馬會在世界盃前之部署

24/03/2010

由去年在幼稚園樓下興建投注站後,馬會最新的—輪賭博宣傳攻勢是推出「足智即場睇」和「即時足球戰報」,馬會超越了原本只為接受賭博投注的角色,「兼任」傳媒,在其網站上直播本港電視台沒有播放的足球賽事……

平起平坐 更近真愛

採訪:陳穎翎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24/03/2010

 香港的兩性文化,已從「男尊女卑」進化到「草食男,肉食女」。女性對男性的態度,也從「卑躬屈膝」到「主動狩獵」。教會「姊妹」面對如斯光景,一味的「順服」是否就可解決問題?「姊妹優勝,其實不一定為弟兄帶來張力!」家庭基建創辦人羅乃萱有話說。

投訴的質與量

蔡志森    |    明光社 總幹事
24/03/2010

有謠傳說明光社是一個喜歡濫用投訴的機構,只要瀏覽一下明光社的網頁,便會發現這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一直以來,我們對投訴的態度是十分謹慎的,過去幾年,每年明光社發出的投訴呼籲只須一隻手掌便可數完,與所謂濫用投訴機制恐怕有天壤之別。

民主近了,教會應當如何抉擇?── 教會被邊緣化的危機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24/03/2010

在時代轉接期,教會在公共事務的取態和抉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會產生一種文化回憶,會長期影響我們的形象,這不是大的助力就是大的包袱。例如法國天主教本來有深厚的文化根源,但在現代化過程中,教會永遠都像站在「保守」一面,阻礙「進步」,這形象久而久之就根深蒂固,難以去除……

誰真正關心「犀利哥」?

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21/03/2010

近日網絡、報章火熱報道一位在內地浙江省寧波市的流浪漢,並稱他為「犀利哥」。事源一位攝影愛好者在街頭拍到一位眼神、髮型及衣著配搭得很有型格,加上吐出的淡淡煙絲,被讚揚為很憂鬱、超然的一位「乞丐王子」,並將之上載於互聯網上,因著互聯網一傳十、十傳百的威力,這位流浪漢旋即引起了許多內地網民關注。
 

電子世界下私隱盡露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1/03/2010

自陳冠希事件後,不少人都對手機、相機所拍攝的東西提高警覺;高爾夫球星活士因為手機內的性短訊,被揭發一段又有一段婚外情。上周有人就出了一個叫「老虎短訊(tiger text)」的工具,1 讓所有手機短訊在一小時內被刪除,以防留下出軌的罪證。
 

馬會全力催谷賭波誰人最受害?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7/02/2010
馬會將會在網上直播全球各地更多冷門的足球賽事,並提供即場投注服務,目的很明顯,就是讓更多球迷可以隨時隨地參與賭波,提高大家的投注意欲。

為保護兒童踏出重要一步

傅丹梅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 註冊社工
07/02/2010
面對近年眾多的性侵犯個案,包括有孌童癖補習教師出獄後再開補習社犯案,以及多宗涉及教師性侵犯學生的個案,設立性罪行名冊實屬必要。 保安局終於接納法律改革委員會轄下性罪行檢討小組委員會於前年七月推出關於性罪犯名冊的臨時建議,可令一眾家長較為安心。

「八十後」=「憤青」?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03/02/2010

從「五區總辭」到「反高鐵」,在近期的社會行動中,新一代示威者往往成為了事件的主角,有人覺得是社會上年青一代的醒覺,也有人認為他們是「搞事分子」,只有激憤,缺乏理性。這一班年輕的「八十後」,一方面被看成是社會的未來中堅,一方面又被認為是一事無成的「憤青」,究竟這是甚麼樣的社會現象?

虛擬世界的真實欺凌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6/01/2010

互聯網已不再是虛擬的世界,甚至比現實世界更真實!
 
過去幾年愈來愈多事例告訴我們,互聯網所達至的效果和對人造成的傷害是十分直接的,由BT天王侵權被控;訛稱香港成為疫埠的謠言帶來的恐慌;藝人情慾照對當事人造成的傷害以及其上載者被判監;以至近來的人肉搜尋、網上欺凌行為等等。